日前,《2023年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发布,数据显示,南昌市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44.33亿元,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0%,首次站上研发投入强度2.0%台阶,在全省一类设区市中排位第一。R&D经费投入及投入强度反映南昌市科技创新投入的总规模和发展水平、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实现新突破,标志着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产业攻坚
让“南昌造”闪耀世界舞台
为在科技竞争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今年,我市制定了《南昌市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202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立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剑指1.0%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冲刺5.0%的目标。
工人正在现代化自动流水线上进行调试、生产 资料图
今年,我市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昌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每年出资1200万元,省科技厅配套经费400万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经专家深度论证,我市推送35条指南建议至省科技厅,成功催生30条申报指南对外发布。
前沿产业的突破离不开“智囊团” 的助力。今年,市科技局携手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顶尖科研 “智囊团”,聚焦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前沿产业,深度探寻关键技术“密码”,精心编制《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技术目录》等多份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导航图”,引领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后,如何有效突破技术瓶颈成为关键所在。我市紧紧围绕“8810”行动计划,广纳148项在市场竞争中暴露出来的迫切需求,形成《2024年南昌市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指南》,涵盖7个关键技术领域、25条攻坚指南,助力企业冲破发展瓶颈,让“南昌造”闪耀世界舞台。
平台赋能
构建全方位科创生态系统
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我市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建设上全面开花。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全部重组后,南昌市以143家,占比83.14%的绝对优势领航全省;市级研发平台申报评审工作紧锣密鼓,两批申报批复组建大批市级研发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孵化的肥沃土壤,让创新的“幼苗” 在这里成长为参天大树;完成推动年营收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应建尽建全覆盖,持续推动年营收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应建尽建全覆盖。
科创生态系统的构成,为企业的成长与突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同破土春笋般节节攀升,不断加强。今年4月,华安众辉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新研发的 “高冷不粘主动降温双极” 术用电刀,实现了镊尖直径达到0.2毫米,主要应用于对精细程度要求非常高的神经外科手术。“这款产品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达到4个小时没有粘连,并且止血效果非常好,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安众辉副总经理冯飞说,得益于南昌精心营造的科创沃土,从政策扶持到人才汇聚,从资金助力到平台搭建,全方位的保障让企业得以心无旁骛地深耕技术研发。
江西佳时特实现“5G+智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
类似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案例,在英雄城不胜枚举。每一个创新案例的背后,都是科创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紧密协作、相互赋能的结晶。在江西佳时特数控股份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一个个近2米高的“大块头”机床正高速运转生产精密零件。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研发的机床对标国外一线品牌,加工精度达亚微米级别,其中,S7系列高精密五轴数控机床是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之一。这不仅彰显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实力,更折射出南昌科创生态系统对企业成长的托举之力,让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崭露头角。
技术人员正在生产芯片 资料图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
在这片科创生态系统中茁壮成长,
持续推进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也水到渠成。
截至目前,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648家,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3家,
总数达到1854家,
科技领军企业(含入库)
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累计总数达260家。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黄之昊/文 影视部/图
编辑:梁琼 二审:万依柳 终审:毛学文